今日再和大家回顧一下2001年中國前總教練陳運鵬提出國家游泳隊訓練模式新構想,大家再對比一下2004,2008,2012甚至今天的中國游泳隊的訓練模式,看看他的構想有沒有實現,成績又如何。
前總教練陳運鵬提出國家游泳隊訓練模式新構想
新華網廣州11月20日電(記者周欣、楊金志) 為了備戰2004年和2008年奧運會,國家游泳隊前總教練陳運鵬建議,國家隊應採取“高度短期集中、有機靈活分散”的訓練模式。
游泳是個人項目,又是體育比賽的金牌大戶,因此國家級選手的訓練方式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集中制和分散聯邦制曾經是中國游泳隊採用過的訓練方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陳運鵬認為“高度短期集中、有機靈活分散”應是當前最理想的訓練模式。高度短期集中的優勢體現在:可以集中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集中先進的科技手段;培養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競爭意識;增進互相學習、提高的機會;共同了解世界泳壇的動向、傳播先進信息並強化奧運意識。
陳運鵬解釋說:“以往的集中訓練偏向於絕對化,成績有目共睹,但遇到的最大困難在於優秀教練員到最后往往無米下炊、手下沒有新人,因為他帶的那批運動員已經過了顛峰狀態。而國家隊教練長期集中在北京,沒有機會親自到地方挑選年輕選手。”
這位中國泳壇的元老級人物指出,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建議“有機靈活分散”。當國家隊教練帶著自己的隊員在地方訓練時,一方面可以挑選和培養可塑之材,更主要的是可以帶動地方隊的整體執教水平和運動水平。
“一定是先有金牌教練,后有金牌運動員。因此,國家隊分散訓練的意義十分重大,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先進的訓練體系,帶動游泳水平的提高。”
陳運鵬認為隻有在充分滿足了“高度短期集中”這個條件后,“有機靈活分散”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當然,國家隊大部分時間還是要集中訓練,但可以有小部分時間分散訓練。集中與分散有效結合的訓練模式能讓中國游泳更上一層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