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贏得首面亞運金牌的保齡球名將車菊紅逝世,終年69歲。她在1986年漢城亞運會為香港贏得這面歷史性金牌。而當屆亞運,香港獲得1金1銀3銅,創港隊當時參加亞運以來的最佳成績。而我鄧泰華作為香港游泳運動員,亦有幸參與1986年漢城亞運,與 Catherine (車的洋名) 結緣。
1986年漢城亞運
1986年我代表香港到韓國漢城(今首爾)參與第十屆亞洲運動會,我參加的項目為200米蝶泳的游泳比賽。
車菊紅就參與女子保齡球個人賽。車菊紅一早已在保齡球界別成名,Catherine 早於1978年第八屆曼谷亞運,保齡球首次被列入亞運競賽項目中,就贏得過女子單打銅牌及與劉掌珠和莊念慈合作贏得女子三人賽銅牌。但其後1982年印度新德里亞運會取消了保齡球項目無緣再戰亞運。其後賽會宣布1986年漢城亞運保齡球項目恢復,Catherine 特別找來日籍教練天野圓訓練,並且改用更重的球,打出更具爆破力的發球,提高爭勝的實力。
最終她終在1986年漢城亞運女子單打項目中,以1,165分,力壓兩名東道主球,為香港取得自1952年首次參加亞運以來「亞運第一金」,達成零的突破,並在女子優秀賽中再取得一面銀牌。

車菊紅奪金的消息轟動全港,凱旋歸來的她在機場受到市民英雄式的歡迎。
1986年漢城亞運港隊另外3面銅牌
至於港隊當屆另外3面銅牌,就來自柔道、游泳及射擊3個項目。
香港柔道名將張小遷在漢城亞運的男子71公斤級別中,贏得銅牌。
射擊項目,余景雄在男子50米自選手槍摘銅,僅不敵許海峰及王義夫兩大中國名將。
游泳方面,吳家樂、洪詩琪、符梅及李秀美在4×100米自由泳接力,游出4分3.65秒,落後中國及日本,獲得銅牌,也是港隊在亞運史上首面游泳獎牌。
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吳家樂 Fenella,吳家樂是在英國出生的中英混血兒,一歲與家人移居香港,自十一歲就成為香港游泳隊代表。她先後在1986及1994年兩屆亞運會上分別取得接力賽銅牌及銀牌;在1994亞運後轉項划艇,第二年即與何劍暉取得亞洲賽雙人金牌,其後在1998曼谷亞運會上更個人獨取兩面銀牌,是唯一在亞運會中取得兩個不同項目獎牌的運動員。此外,她的姪女吳一里在2018年代表香港出戰平昌冬季奧運,參加高山滑雪項目。
1986年漢城亞運其他香港名將
當屆亞運,還有很多香港名將參與,名字大家耳熟能詳。
公路單車,有洪松蔭、許澤波、陳健文及蔡耀宗的隊伍以2小時25分29秒完成,因為洪松蔭及蔡耀宗的單車途中先後「爆軚」,所以最終得第8位。
田徑場上,則有短跑的伍嘉儀、跳高的林天壽、跳遠的陳家超、標槍的葉潔青等。
車菊紅離世
2021年5月10日清晨六點許,車菊紅因久病離世,享年69歲。
Catherine, RIP.